English

走进余暇社会

2000-01-20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贺文华 我有话说

一天下午,我在地铁口等一位采访对象。从我面前来往穿梭的人无休无止。每个人都如此匆忙,步履如飞,似还嫌不够快,表情木木的,很冷。在北京这个偌大的城市,忙是司空见惯的。

忙也曾经是一个时尚用语,大家习惯用它来描述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,暗示我在全力工作,即使不见成绩也没闲着。很多人就是这样埋头忙了一辈子,直到不再工作,才发现自己已是一架很不合格的机器,身体诸多器官都忙出了毛病。

当我们躺在病榻上,回顾这一生的内容,我确信不少人会发现,过往的岁月是如此乏味,单调,疲惫,缺少乐趣,恐怕连自己都不会认同。

有本杂志上说,街头的文化衫上写着,“我很忙,没空理自己”。这真是对工业时代的人类的极大讽刺!一个人忙到这种地步,作为人应该享受的生命快乐已流于空谈,这无疑是种畸形的生活。

当我们被压力、竞争、下岗等一些常见语汇弄得神经紧张,每天都不敢放松自己时,是否意识到效率低下才是工作的大敌,而非时间投入少。那些成功人士不一定都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,分身乏术,整天告诉别人我很忙。

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是改变不佳现状的根本途径。同时,把休闲生活提上日程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。会工作,也会生活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。在新世纪,牺牲健康、快乐、余暇去换工作的人是愚蠢的。

有观点认为,余暇社会正朝我们走来。我们一年拥有的休闲时间要远远超过工作时间。上班族的假越放越多。

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常听到“等我有空”一类的婉转语,但若只是一味等待,一辈子恐怕都不会有时间。休闲的时间是人为安排出来的。为躲避这种安排而把自己扔在旧的作息框架中的人是可怜的,不会生活而用工作当借口的人更是可悲的。

休闲不是可有可无,它不仅能帮人们恢复体力,激发热情,更能为麻木枯萎的心找到灵感,让我们拥有作为人而非机器本应具备的创造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